万安伦:此前,学界对于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海外传播的单体研究略有成果,但非常不够。而将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进行并列研究者尤缺,更为稀见的是将其与“一带一路”进行直接的和对应性的研究。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为什么要从“一带一路”的视角研究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传播?
万安伦: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海上丝绸之路即所谓“一路”上的传播堪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即所谓“一带”上的传播。研究发现,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到日本主要走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这条线有两条支线,一条是直接跨海,还有一条是通过朝鲜半岛作为跳板,从朝鲜半岛南端越过较狭窄的对马海峡,这条支线的风险和难度要比从中国海岸直航日本岛要小。日本的第一套活字印刷设备,更是通过战争手段直接从朝鲜半岛掠夺过去的铜活字,而朝鲜半岛的活字印刷技术源于中国。
万安伦: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与“一带一路”不仅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同时存在空间上的一致性,此外还存在逻辑上的自洽性。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通过“一带一路”传向世界。“一带一路”在传播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提升了文化品格、精神价值和历史地位。
弓马天下的元朝是全朝全域使用纸币的,为了纸币印刷精美及防伪需要,将传统雕版印刷技术与新兴活字印刷技术结合起来,在主体雕版的基础上采用植字、套色、叠印等技术,逐渐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套版印刷技术。
本课题通过挖掘和厘清造纸术和印刷术通过“一带一路”传向世界各地的节点性和标志性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将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布世界的过程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这样,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母国地位就不证自明,其发明归属权也不争自得。同时还向世界宣告,中国是具有重大科技原创能力和传统的国度。这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强国战略提供历史依据和文化资源,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塑造文化中国和原创中国的国家形象。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造纸术与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发明尽人皆知,今天研究这两项发明及传播有什么学术价值?
研究还发现,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沿陆上丝绸之路北线直接传播到欧洲大陆是一条重要而便捷的传播通道。特别是在蒙元时期,由于其疆域广大和开放政策,加上四大汗国的一体联动,该时期是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外传的黄金时期。
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经过了世界各地人民群众的改良和提升。如开罗纸加入棉花,意大利纸用旧布制造,直至欧美大机器造纸技术的成熟。再如在中国活字印刷思想启发及相关技术影响下,古腾堡探索发明出机械铅活字印刷技术。近代以来,经过“留洋升级”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又“反哺”其发明母国——中国。人类文明就是在这种接力协进中逐渐走向辉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造纸术与印刷术在“一路”中的传播,有哪些新发现?
项目负责人万安伦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评审专家,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侨大学副校长,他的《美德照亮人生·爱国卷》曾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另一部专著《中外出版史》曾入选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图书目录。针对“中国造纸术与印刷术如何经‘一带一路'传遍世界”这一话题,万安伦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安伦团队申报的“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及影响研究”,2017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批准立项。该项研究历时4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研究成果是此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验收的368个申请结项的18个“优秀”者之一。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话语体系是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多年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挥课题项目的引导作用,统筹规划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出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添砖加瓦。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2022年4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今日起开设《社科基金项目纵横谈》专栏,记者选取结项项目中与出版传媒相关的若干项目,邀请项目主要负责人介绍研究情况,助力研究成果的普及传播,期望对新时代新闻出版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
文章来源:《西部广播电视》 网址: http://www.xbgbds.cn/zonghexinwen/2022/0523/1667.html
西部广播电视投稿 | 西部广播电视编辑部| 西部广播电视版面费 | 西部广播电视论文发表 | 西部广播电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